磁粉探傷儀的維護保養是一項細致且需持之以恒的工作。通過規范的磁頭清潔,確保了磁化效果的有效性;通過科學的磁懸液配制與管理,保障了缺陷顯示的靈敏度與清晰度。操作人員唯有將這兩項要點內化為日常習慣,并形成記錄,才能發揮磁粉探傷儀的性能,為工業安全與質量管控提供堅實可靠的技術保障。
一、磁頭清潔:確保磁力線有效傳遞
磁頭是與被測工件直接接觸的部位,其清潔度直接影響磁力線的傳遞效率。若磁頭表面存在油污、鐵銹或非導電物質,會形成間隙,導致磁阻增大,使部分磁力線無法有效進入工件,可能造成漏檢。
清潔步驟與要點:
1.日常清潔:每次使用后,務必使用干凈棉布或軟刷清除磁頭表面附著的金屬粉末、灰塵和油污。對于頑固污漬,可蘸取少量無水乙醇或丙酮輕輕擦拭,注意避免使用腐蝕性強的溶劑。
2.定期深度清潔:根據使用頻率,每周或每半月進行一次深度清潔。檢查磁頭接觸面是否平整,有無氧化或破損。必要時使用細砂紙(如800目以上)輕微打磨,恢復其平整性與導電性,但需注意避免過度磨損。
3.防銹保養:清潔后,可在磁頭表面涂抹薄層防銹油或凡士林,防止存放期間生銹。下次使用前,需將此防護層清除,以免影響導電。
4.連接部位檢查:同時檢查磁頭與電纜的連接是否牢固,端子有無松動或氧化,確保電流傳輸穩定。
保持磁頭潔凈與良好接觸,是獲得清晰、可靠磁痕顯示的第一步。
二、磁懸液配制:懸浮均勻性與濃度控制
磁懸液是由磁粉、載液(通常是水或油)及添加劑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懸浮液體,其性能直接影響磁粉在漏磁場處的聚集效果。
配制要點與注意事項:
1.濃度精準控制:磁懸液濃度是核心參數。濃度過低,磁粉數量不足,微小缺陷難以顯示;濃度過高,背景襯度變差,容易掩蓋相關磁痕。應嚴格按照設備制造商或工藝標準(如GB/T15822或ASTME709)推薦的比例配制。通常,熒光磁粉濃度為0.5~2.0g/L,非熒光磁粉為10~25g/L。使用沉淀管或濃度測定儀定期校驗。
2.載液選擇與處理:
*油基載液:具有防銹、潤濕性好優點,但成本高且易燃。需選用高閃點(通常>94°C)、低粘度的無味煤油。
*水基載液:經濟環保,但必須添加潤濕劑、防銹劑和消泡劑。配制時,應先將添加劑在水中充分溶解,再加入磁粉攪拌,防止磁粉結團。
3.分散與攪拌:配制時,應使用機械或手動方式充分攪拌,確保磁粉均勻分散,無結塊或沉淀。對于循環使用的磁懸液系統,噴淋前應確保儲液箱內的磁懸液被持續攪拌。
4.性能定期校驗:磁懸液會因揮發、污染、磁粉損耗而性能衰減。需每日工作前檢查其濃度、潤濕性(通過“水斷試驗”檢查)和污染程度。若發現載液渾濁、有懸浮物或磁粉沉淀板結,應及時更換。
5.安全與環保:配制及廢液處理需遵守相關環保規定。尤其是油基載液,廢液應作為危險廢物處理。